(资料图)
香港3条过海隧道一直存在收费悬殊问题,以致红隧经常出现塞车现象。港府昨天公布三隧分流方案,年底前实施不同时段、不同收费的安排,冀通过调整隧道收费,改变车主驾驶习惯,纾缓过海塞车问题。新安排相信有助对车流量起分流作用,惟执行时或许会出现问题,当局宜因应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务求措施落实后大幅改善三隧的车流情况。
三隧分流提出多时,但迟迟未能落实,皆因西隧专营权仍在私营企业手上,而专营权将于8月1日届满,运输及物流局终可落实相关计划。
计划将会分两阶段推进,首阶段在8月2日调整三隧收费,办法是西隧收费由现时75元降至60元,东隧和红隧收费均增至30元,而的士使用三隧一律收费25元。
第二阶段是年底推行3个不同时段、不同收费模式。在周一至周六上下班的繁忙时段,西隧收费仍维持在60元,但红隧和东隧收费则上调至40元;早上10时15分至下午4时30分为一般时段,三隧划一收费30元;晚上7时至翌晨7时30分为非繁忙时段,划一收费20元。
冀改变车主习惯 分流红东隧车流
计划是透过调整三隧收费,缩窄价格差异,鼓励部分车主改用西隧,纾缓红隧和东隧的车龙问题,但遭非议大幅增加红隧和东隧收费,对红磡、土瓜湾、九龙东一带车主造成不公。
不过,当局并非单靠提高隧道收费,亦利用在不同时段划一减费作诱因,希望藉此改变车主驾驶习惯,选择避过繁忙时段驾车过海,并因应自己的位置,选择哪条过海隧道是最快捷抵达目的地,毋须再为节省隧道费而绕道行驶,减少不必要车流,从而缓解目前红隧和东隧塞车瓶颈问题。
另外,当局已预见到不同时段之间有收费差异,为免车主在转换时段期间突然加速或减速,引发意外或出现慢车行驶,故设有大约20分钟过渡期收费,期间每2分钟收费或下调2元。
不同时段的时间设定,是经过周详考虑,但成效则有待验证。当局应密切注视执行后运作是否符合预期,一旦发现隧道在晚上8时仍有长长车龙,应即时检视问题,并尽快调整相关时间,确保有足够弹性去进一步优化措施,调整汽车流量。
宜研建新隧道及遏私家车增长
要解决过海隧道车龙问题,三隧分流只是治标,因两阶段措施是善用现时西隧的剩余容量,疏导红隧和东隧的车流,但问题是西隧容量亦几近饱和,迟早也难逃出现塞车问题,故长远而言,当局宜尽早探讨兴建第4条海底隧道的需要,就选址、财政和对港岛交通配套的影响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俟社会有共识,便可加快上马。
与此同时,当局亦要正视私家车增长过快问题。不少市民搬到新界居住,可住平些、住大些,但代价是每天要长途跋涉往返新界和港岛,为了方便出行,不用与人逼车,唯有买车代步。
即使当局增加汽车首次登记税和牌费,也无法遏止市民买车意欲。因此当局在规划北部都会区时,须积极发展新商业核心区,在新界区制造更多就业职位,居民便毋须跨区到港岛工作,可减缓过海隧道需求。
三隧分流只是改善红隧和西隧的资源错配问题,即使措施顺利推行,成功分流汽车流量,若无法有效控制私家车需求增长,塞车难题仍将挥之不去。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