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头条!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负债端政策到资产端政策

2023-05-16 10:11:53 来源:金融界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钟林楠


(资料图片)

报告摘要

据上海证券报[1]等多家媒体报道,5月15日,国有银行的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将调整为基准利率加10BP,其余金融机构调整为基准利率加20BP;调整后,多家银行的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的利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日,央行开展1年期1250亿元MLF操作,利率为2.75%,保持不变。

第二,自2022年4月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以来,存款利率有过三轮下降,分别是2022年4-5月、2022年8-9月与这次中小银行的补降和两类存款上限调整。通过这些举措降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将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考核压力,缓和资本对部分银行扩表的约束,从而提升放贷积极性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第三,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后,进一步引导银行让利降低贷款利率仍是政策刺激需求的工具选项,但窗口期会逐渐收窄。4月14日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强调“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显示这是一个政策选项。由于前期有降准与降低存款利率两大操作在先,5月15日没有进一步进行降低MLF利率的操作也属正常,未来操作的可能性尚不能完全排除,其窗口期取决于通缩压力的边际变化。在前期报告《如何看待利率走势与宏观面背离》中,我们曾提出能够同时映射需求情况与企业利润情况的PPI是我们观测降息周期是否终结的重要变量,历史上四轮降息周期均发生在PPI下降期,PPI触底后央行没有做过一次降息操作。4月PPI同比为-3.6%,4-5月有较大概率是底部区域,但需要后续数据才能确认,即短期内货币政策的窗口期仍在。

第四,下一阶段的另一看点是资产端的政策。3月以来,央行已经先后做了降准、引导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利率自律机制引入存款定价考核惩罚机制、调整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利率上限等操作,这些操作均作用在银行的负债端。从2022年经验看,下一阶段政策可能会更侧重于银行的资产端,稳定实体融资需求。比如结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出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

第五,3月以来政策主要作用在负债端是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趋于下行的重要原因,目前债券市场已对此做了初步定价;若后续有新的降息动作,则利率会补充定价,进行一次性下修;若新的降息没有出现,同时政策重心转为资产端,则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可能会随PPI触底逐步上行。对股票而言,负债端降成本的政策有利于金融行业基本面,叠加赔率有利、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预期,带来了金融风格的走强。从2016年以来的经验规律来看,金融风格的趋势性表现主要出现在复苏预期偏强或是流动性收敛阶段,1年期shibor和金融风格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在金融风格定价完这一轮负债端的政策红利后,资产端政策能否承接以助推经济预期修正是一个关键。

正文

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调整的背景是什么?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主要是面向企业的活期存款,此前管理相对粗放,部分银行以偏高的利率来变相高息揽储。这次调整是为了规范这两类存款业务,也是为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息差压力。2022年末,银行净息差为1.91%,为有数据统计以来新低,已经接近利率自律机制考核的警戒线(1.8%)。

2022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91%,较三季度下降3BP。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9%、1.99%、1.67%与2.1%。

按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推出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自律机制会对商业银行净息差进行考核,净息差高于1.8%,为100分;处于0.8%-1.8%,为60分(含)到100分;低于0.8%,为0分。

自2022年4月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以来,存款利率有过三轮下降,分别是2022年4-5月、2022年8-9月与这次中小银行的补降和两类存款上限调整。通过这些举措降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息差压力将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充足率考核压力,缓和资本对部分银行扩表的约束,从而提升放贷积极性及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银行扩表面临流动性、需求与资本三大约束。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主要作用在资本约束上,它可以稳定银行利润,提高银行补充资本的能力,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从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来看,中小银行尤其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受资本约束的制约偏大。2022年四季度,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37%,处于2014年以来的低位。

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后,进一步引导银行让利降低贷款利率仍是政策刺激需求的工具选项,但窗口期会逐渐收窄。4月14日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强调“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显示这是一个政策选项。由于前期有降准与降低存款利率两大操作在先,5月15日没有进一步进行降低MLF利率的操作也属正常,未来操作的可能性尚不能完全排除,其窗口期取决于通缩压力的边际变化。在前期报告《如何看待利率走势与宏观面背离》中,我们曾提出能够同时映射需求情况与企业利润情况的PPI是我们观测降息周期是否终结的重要变量,历史上四轮降息周期均发生在PPI下降期,PPI触底后央行没有做过一次降息操作。4月PPI同比为-3.6%,4-5月有较大概率是底部区域,但需要后续数据才能确认,即短期内货币政策的窗口期仍在。

MLF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中的中期政策利率,央行对其实行“以自然利率为锚的跨周期利率”调控。政策利率的调整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下,不仅和短周期经济波动有关,也与潜在经济增速相关的自然利率变化有关。政策利率的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加多元与难测。

就5月15日MLF操作而言,MLF利率没有变化,其背后的考量可能有很多,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这一轮经济边际走弱中,央行已经就短周期的逆周期调节需要,通过降准与降存款利率等操作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拓宽了银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空间,再降MLF利率的必要性下降。

在前期报告《如何看利率走势与宏观指标的背离》中,我们也梳理了PPI周期与降息周期的关系。

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我们一共经历了四轮降息(贷款基准/MLF利率)周期,分别为2008年9月至12月、2012年6月至7月、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

这四轮降息周期均发生在PPI下行阶段,且最后一次降息均出现在PPI触底前1-7个月。第一轮最后一次降息在PPI触底前7个月,第二轮最后一次降息在PPI触底前2个月,第三轮最后一次降息在PPI触底前1个月,第四轮最后一次降息在PPI触底前1个月。

下一阶段的另一看点是资产端的政策。3月以来,央行已经先后做了降准、引导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利率自律机制引入存款定价考核惩罚机制、调整通知存款与协定存款利率上限等操作,这些操作均作用在银行的负债端。从2022年经验看,下一阶段政策可能会更侧重于银行的资产端,稳定实体融资需求。比如结合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出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

2022年4月央行降准,并做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改革,引导大行调降存款利率,政策重心主要放在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在这之后,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跟进,开始作用在金融机构的资产端,激活实体融资需求。2022年5月份,央行发布《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调房贷利率下限;2022年6月推出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新增8000亿政策性银行贷款额度支持基建。

2022年12月央行再度降准,也是作用在金融机构负债端,并在同期联合银保监会发布针对地产的“金融十六条”,激活需求。

3月以来政策主要作用在负债端是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趋于下行的重要原因,目前债券市场已对此做了初步定价;若后续有新的降息动作,则利率会补充定价,进行一次性下修;若新的降息没有出现,同时政策重心转为资产端,则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可能会随PPI触底逐步上行。对股票而言,负债端降成本的政策有利于金融行业基本面,叠加赔率有利、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预期,带来了金融风格的走强。从2016年以来的经验规律来看,金融风格的趋势性表现主要出现在复苏预期偏强或是流动性收敛阶段,1年期shibor和金融风格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在金融风格定价完这一轮负债端的政策红利后,资产端政策能否承接以助推经济预期修正是一个关键。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政策稳增长力度超预期;二次感染风险对经济的扰动超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影响超预期;海外经济下行对于国内出口的影响超预期。全球金融条件变化对经济影响超预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标签:

珠宝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