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记者从自治区党委编办了解到,近3年来,宁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聚焦基础教育,加大统筹力度,坚持有增有减,着力解决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问题,累计增编5100余名,减编1500余名。
强化统筹调配,加大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配力度。
(资料图片)
针对宁夏事业编制总量小、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山区超配、川区缺编的结构性矛盾,总量控制、有减有增、动态调整、保证达标。近3年,给人口增速快、中小学生增幅大、新建学校多的缺编市、县(区)增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100余名。同时,核减学生数大幅减少、教职工编制超配的市、县(区)空编1500余名,推动编制资源从超配地区向缺编地区跨区域调整,促进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瘦身”与“健身”相结合,解决严控总量与满足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一些编制量大、有精减空间,现有事业单位分工过细、任务不饱满的单位,收回自治区本级事业编制4000余名,逐步调剂增加到全区中小学校,确保把有限的编制资源补充到基础教育领域。
按照加强市域统筹、余缺调剂、增减平衡的思路,推动中小学教职工连编带人跨层级调整。对市域内存在超缺并存情况的,由地级市通过市域内划转300余名教职工编制,促进编制资源余缺互补、均衡配置,解决市域内缺编县(区)中小学编制不足问题,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创新供给方式,用好用足事业编制周转池,协同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加大跨层级统筹调配力度。
对近10年全区事业空编、3年内自然减员情况及民生领域编制需求等,分析测算后统筹空编,探索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破解“有编不能用”和“无编可用”并存矛盾,优先保障未达到编制标准的公办中小学。目前,已按标准、分批次向缺编地区下达周转池编制3600余名。
针对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根据学校布局结构、班额、生源等情况,调整编制配置,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编制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段之间动态调整,合理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益。
保障特岗教师占编需要,近3年,为2500余名特岗教师落编,鼓励教师向艰苦、贫困地区流动,加强了偏远地区师资优化配置。深化后勤服务改革,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腾出编制资源用于补充专任教师,“好钢”用在“刀刃”上。
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一县一策”,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结构,严格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逐步补齐部分市、县(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缺口。对编制缺口大、不具备市域统筹调剂条件的县区,通过自治区统筹和下达周转池编制给予保障;对编制缺口较大、市域内可统筹调剂的县区,自治区下达部分周转池编制,部分由市级统筹调剂;对总量达标、但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多的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增加5%的附加编制,解决学科教师配备结构问题。
调整优化小规模学校布局结构,撤并教学点100多个,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盘活存量编制资源,促进编制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严禁教育管理机构及其他非教学单位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借调借用中小学教职工帮助工作,严禁中小学长期空编、有编不补,确保有限的编制资源投入到基础教育提升的关键领域。
自治区党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关乎民生福祉,宁夏将积极探索创新,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编制资源均衡配置,助推全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宁夏日报记者 陈郁)
标签: